本公众号内容有网友提交自动收录,认领公众号可联系客服QQ:1004221428
如未经授权取消展示,请及时联系客服QQ:1004221428
全国暴雨季如期而至,街上的共享单车全都惨兮兮地淋在雨里,骑行人次明显减少。但这让人想起另外一个刚刚兴起不久的项目——共享雨伞。风口等了这么久,终于轮到它上场了。
共享雨伞分布在火车站 、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
与共享单车一样,用户需要用伞身、或者终端机器上的二维码,根据页面提示获得密码,进行押金充值后借伞。
使用完毕,合上伞或者将伞放回终端机器代表还伞成功。
丢失现象一如既往,又一面国民照妖镜
文章开始,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雨伞幸存几何?
报道一:《百把共享雨伞一把没剩,企业回应:还会放第二批》
▼
6月初,OTO共享雨伞在上海投放首批 100 把共享雨伞,免押金、免付费、不设密码锁,市民可以直接用伞。
然后……投放当天,几处投放点却一把雨伞也没再见到。
OTO共享雨伞在上海投放
▼
陆家嘴共享雨伞投放处,已不见一把雨伞
▼
该企业负责人刘开俭表示:雨伞“消失”,并不一定说明是借用者没有归还,“很有可能是新事物的出现引起了市民的好奇,被市民带回家研究了”。只是因为没有GPS定位,公司不知道在哪儿罢了。
他还称,一直在计划进行第二批共享雨伞的投放,投放的形式会和第一次一样。
报道二:《仅仅一个星期,东莞3万把共享雨伞全军覆没》
▼
6月15号,3万把彩虹一样的"e伞"惊现东莞街头,它们主要投放在东莞城区,例如世博路口、盈峰路口、鸿福路口、会展路口等。
这些雨伞的结局和OTO如出一辙。
一周前
▼
城管强势出手
相关规定禁止在道路两侧护栏等处
架设有碍市容的物品
▼
一周后
▼
网友晒出的雨伞损坏图
▼
共享雨伞靠什么赚钱?
存在。
这对于“共享e伞”似乎有点不值了,其创始人赵书平曾公开表示,一把伞的造价开发和运营成本达到了90元。
至于为什么这么贵,他说:“伞的质量很好,有四种功能,不打开来时,老人可以拿它做拐杖,打开的伞可以做雨伞,也可以遮挡紫外线,另外还有一个喜袋,类似漂流瓶的社交功能。下一代还可能增加播放MP4功能。”
意外地,他十分乐意雨伞被“独吞”,这款伞是自带密码的,知道密码的话,家人之间也是可以共享。在他看来,如果伞被放到一个很难被人发现的地方,还不如市民“独吞”使用,这样能使伞更有价值。
“共享e伞”里的漂流喜袋
▼
押金是评论点和争议点。
共享单车的押金因为受媒体和广大用户质疑,逼得企业发公开声明强调钱由第三方金融机构监管。但押金还是被外界万口一辞地看作是“这些共享经济企业看中的盈利点之一”。
知名IT评论人磐石之心认为,“押金带来的巨大资金沉淀,让他们不担心物品损毁、不还等问题。把这些长期沉淀的押金用作理财,即可获得盈利。至于共享物品使用的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共享雨伞目前在使用时普通需缴纳几十元的押金。其中,“魔力伞”押金为30元,“春笋”59元,“共享e伞”19元,“JJ伞”30元。
不盈利怎么办?
摩拜单车胡玮炜一句“失败就当做公益了”在业界广为流传。有媒体报道称,几天前的“共享单车第一倒”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搭进去300多万,对此,他并不打算找回来,砸进去也全当做公益了。
有勇气踏进共享雨伞行业的也都有颗公益心。
“魔力伞”沈巍巍承认,他的公司可能很难实现盈利,但他有信心让其他人看到,共享雨伞服务能给公众和环境带来帮助。
“OTO共享雨伞”刘开俭称,OTO的出发点是“半公益半商业”的创业项目,项目从最创立的第一天,就决定对城市的环卫工人、交通警察、地铁公交,城管人员进行免费开放。
"橙伞"更是直接给自己打上了“公益”的标签。
不可预知的未来
非刚需、低频、门槛低、易丢失、易破损,怎么看,共享雨伞都不算是一个有价值的“风口”。大量雨伞进入市场后,占用公共空间导致的管理问题也将会很严重。
有分析人士甚至直言,所谓的共享雨伞其实根本就是假市场,是创业者在玩火,资本在作秀。
相比共享充电宝“30天融资超9亿元”的火爆,共享雨伞显然不怎么受待见。在目前10余家共享雨伞创业项目中,其中只有4家获得了融资,且都是天使轮,可以查询到的投资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昂若资本、四野创投会和真功夫孵化器。
图片来自Techweb
▼
共享雨伞投资人的最终目的,不排除是为了寻求BAT等公司的“接盘”。
在日本大阪,一家名为dydo的公司开展的共享租赁雨伞服务的返还率却达到了70%,他们是怎么做到这样的奇迹的呢?他们把遗忘在地铁里长期无人认领的雨伞放在自动贩卖机的侧面的专用盒子里,供附近居民无偿使用。
和dydo公司展开合作的4家轨道交通公司,每年会搜集到顾客遗忘的雨伞20多万把,能被主人领回的只有2成。
如果将雨伞占为已有,雨伞上有巨大的公司品牌标记不仅自己看着不好意思,而且还会迎来别人异样的眼光,这对日本人来说最为致命。
这家公司的雨伞返还率高可归结为“当利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人就有动力去做”。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把共享雨伞当成商业来展开,如果他们知道中国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不返还就不退押金的模式来作实质销售,不知他们会作何感想?
一个聚百万人脉的老板圈!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1000万老板最喜欢看的公众号推荐您:
本公众号内容由网友自行递交收录,本文章及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感兴趣及有您的需要请自行关注,本网站不对内容及信息真实性负责,
饮品行业汇聚交流,期待有你的加入!
2018-11-02 20:44
2018-11-02 20:44
2018-11-02 20:44
2018-11-02 20:44
2018-11-02 20:44
2018-11-02 20:44
2018-07-16 21:00
2018-07-16 21:00
2018-07-16 21:00
2018-07-16 21:00